作者:天馳機電 發布時間:2018-11-14
10月28日上午,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,再次離開船塢,進行第三次海試。據現場照片顯示,國產航母的攔阻索等裝置已經安裝到位。作為航母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裝備,以攔阻索為主的攔阻系統,直接關系到艦載機能否成功降落。據悉,國產航母安裝的攔阻索等設備,均已實現了國產化,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制造攔阻索的國家之一。攔阻索看似只是一條普通的鋼纜,但是它卻并不普通,而是凝聚了無數科研專家的心血,有很高的技術含量,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特殊設備。
核心武器就是所搭載的艦載機。雖然大型兩棲攻擊艦也能搭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型艦載機,但是航母能夠搭載幾十架固定翼大型戰斗機,這也是航母區別于其它戰艦最大的地方。艦載機的起飛可以是滑躍式,也可以依靠彈射器進行彈射起飛,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使用的都是蒸汽彈射器,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已經安裝了電磁彈射器。在艦載機的降落方面,就需要攔阻系統來完成,其核心設備就是攔阻索。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安裝了4條攔阻索,福特號航母只安裝了3條,這是什么原因呢?
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、戰斗力最強的核動力航母,美國福特號航母的排水量高達10萬噸,使用了大量的先進設備。除了上面提到的電磁彈射器,福特號航母還使用了最新研制的AAG電磁阻攔系統。該系統在滑輪阻尼器中安裝了測量拉力的傳感器,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艦載機的飛行角度,從而防止過載。這個系統雖然先進,但是造價也很貴,總費用高達數億美元。而且由于是第一次安裝在航母上,因此也出現了不少故障。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使用的仍是傳統的攔阻裝置,由4條橫在斜角甲板上的攔阻索組成。
因為攔阻索質量不過關,俄羅斯唯一航母曾因此發生過很嚴重的故障。2005年9月,一架蘇-33艦載機降落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時,因攔阻索斷裂而墜入大海,沉入1100米深的海底。在2016年這艘航母連續發生兩次類似事故,2016年11月14日和12月3日,一架米格-29K艦載機和一架蘇-33艦載機,均因航母阻攔索故障而墜海。中國研制的攔阻索性能優秀,速度達220公里每小時、重達20多噸的殲-15艦載機,從“拉鉤”到停穩不超過3秒。該套系統的研制也十分不易,僅僅是攔阻索使用的高速大載荷軸承,就耗時3年才研發成功。